當前位置:卡車網> 資訊 > 零部件 > 變速箱 >

汽車零部件不懼敗訴 只怕被牽著鼻子走

  昨天上網瀏覽時看到一則“汽車零部件貿易爭端案終審中國遭敗訴”的新聞,搜狐汽車也第一時間推出了反映最新事態(tài)發(fā)展的“中歐美加進口汽車零部件大戰(zhàn)硝煙再起”專題。

  該新聞的核心內容是,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15日在日內瓦對美國、歐盟和加拿大訴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措施一案做出了終審裁決,裁決維持了爭端解決機構認為中方做法違反世貿規(guī)則的結論,中國在這次貿易糾紛中敗訴。

  值得關注的是,商務部新聞發(fā)言人姚堅第一時間就此發(fā)表談話回應稱,中方注意到上訴機構在汽車成套/半成套散件(CKD/SKD)進口關稅待遇等方面支持了中方的上訴請求,糾正了專家組此前的錯誤裁決,中方對此表示歡迎,但同時也對上訴機構維持專家組其他部分裁決感到遺憾。

  細讀之后,筆者發(fā)現,這場敗訴其實并非完全出乎意料,因為從汽車零部件WTO爭端本身來看,原本中國獲得翻盤的機會就不大。

  回溯源頭,2005年初,中國取消進口汽車配額管理后,少數企業(yè)通過化整為零、分散進口等方式,以稅率只有10%的零部件報關進口,在國內組裝成整車出售,以逃避25%的整車關稅。相關部門因此出臺了《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》,以規(guī)范汽車零部件進口秩序,遏制不正當競爭。

  筆者認為,此類《管理辦法》本身也很難治標又治本,畢竟通過現行的關稅措施無法抑制國外汽車零部件進口,最多只是起到了防止變相逃稅的效果,跨國公司企業(yè)對零部件沖擊和滲透,幾乎已是防不勝防。

 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,在《管理辦法》實施前后,中國汽車貿易確實出現很大變化。2004年中國汽車產品貿易有著巨大的逆差,2007年則出現了149億美元的順差。通用、福特等跨國公司大量從中國采購汽車零部件,用于其在全球的汽車總裝廠。

  目前,世界500強企業(yè)德爾福、霍尼韋爾、偉世通等汽車零部件巨頭均已在中國投資設廠,并利用中國的低成本優(yōu)勢向國外出口。同時又以掌握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為主要優(yōu)勢。

  而站在中國汽車零配件企業(yè)的角度,最大的挑戰(zhàn)也并非來自關稅政策,而是該如何應對家門口的外資企業(yè)的競爭。畢竟我國汽車零配件產業(yè)普遍家底薄、產能規(guī)模小、科技含量低和工藝水平落后,故而自身競爭力相當有限。

  從政策層面看,目前也非常缺乏持續(xù)培育和提高國內自主零部件企業(yè)整體創(chuàng)新能力和持續(xù)發(fā)展能力的針對性方針。

  進一步來看,國內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(yè)得不到政策扶持,中國就難言已經擁有了對自己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控制權。

  早期技術換市場的做法已經導致中國汽車市場主導權的旁落,但在缺乏掌握核心零部件主導權的現狀下,到了十一五,要實現政府提出的“自主品牌獲得50%以上的市場份額”之目標,又談何容易呢。

  歐美等國真正擔心的是,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在全球貿易中的競爭力迅速崛起,會使得自己在汽車行業(yè)的利益被中國吞噬。

  看清楚這點,我國政府支持國內自主品牌整車企業(yè)發(fā)展,其實首當其沖地就應從政策上支持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。

  君不見,當北美三大出現破產危機時,日本車企首先想到出資抄底的不是三大的各大品牌,而是想伺機收購通用、福特、克萊斯勒等的核心零部件供應體系。

  從這種角度看,汽車零部件貿易爭端案終審中國遭敗訴,也許并非是件壞事,希望能借此引起決策層的足夠重視和對癥下藥。

來源:搜狐博客 作者:羅裕
文章關鍵詞: 汽車 零部件 WTO
掃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
新聞反饋與咨詢
推薦閱讀
推薦車型更多
一周熱文
最新視頻更多
最新文章更多